13641824105
这家张江共享咖啡馆“串联”起优质IC产业资源
时间:2021-02-18    点击:95

你知道张江有一家以咖啡会友的

共享咖啡馆吗?

用咖啡连接集成电路产业的志同好友,

让你见识不一样的张江创业氛围组。

 

在互联网+的时代,集成电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无论是人们常用的手机、电脑,又或是新兴的无人机、充电桩和平衡车,每一样新事物的出现都离不开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发展史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时代发展史。

 

WechatIMG6359.jpeg 

王欣宇

IC咖啡CEO

 

用“咖啡”链接集成电路生态圈

 

作为最早、也是一直聚焦于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服务机构——IC咖啡总部坐落在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站旁的传奇广场,是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唯一一个聚焦集成电路产业的机构。IC咖啡创始人之一王欣宇说:“集成电路需要人聚在一起,需要有一个产业生态。”

 

说起IC咖啡的缘起,王欣宇谈到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肇始故事。 

 

中国集成电路逐渐形成产业链

 

 WechatIMG6319.jpeg

 

“中国其实很早就在半导体行业布局,但是中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被甩在了后面。虽然我们也引进了一些项目,但其他国家已经全面占领了整个制造业和芯片设计的市场,他们的技术领先程度比我们高很多。”王欣宇说。

 

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入探索发展时期,中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了多个重点项目。经过了探索期的艰苦奋斗,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和企业。

 

王欣宇坦言,那时也有很多人觉得,由于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以及产业发展环境的制约,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同国际上的先进水平相比,技术上一直处于落后3代左右的差距,国内市场高端芯片长期以来几乎全部依靠进口。1998年,我国的集成电路年进口量超过100亿块,而我国的集成电路年产量不足20亿块。

 

2000年,国务院发布实施《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业内称“18号文件”)。“18号文件”的发布,加大了对集成电路的扶持力度,集成电路产业得以开始快速发展。

 

2000年8月24日,中芯国际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始正式打桩,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写下新的篇章。

 

王欣宇说:“很多的海归企业在这之后的两三年内相继成立,形成了集成电路第一波发展高潮,新兴企业不断涌现。中芯国际则逐渐实现了基础盈利,华虹宏力也在国家的支持下建立了生产厂,集成电路发展势头日益高涨。”

 

就在中国集成电路逐渐形成自身产业链的同时,王欣宇意识到一个问题。“虽然产业链开始形成,但没有人能记住我们。”他说,“发展集成电路需要人聚在一起,需要有一个产业生态,并不是说做出一个产品,就一定有人买——需要能做芯片,同时有人加工,还要有人提供封装测试。”

 

据他回忆,就在台积电和中芯国际成立之后,形成了一种Fabless模式,Fabless是Fabrication(制造)和less(无、没有)的组合,是指一种“没有制造业务、只专注于设计”的运作模式,也用来指代未拥有芯片制造工厂的IC设计公司。

 

“而当时,中国如果做IDM(既能够自行设计、也能够自行生产的芯片厂商),整体投资过大,而且它要面对市场,这并不是我们当时所擅长的。不过值得欣喜的是,Fabless模式形成之后,我们从制造、封测、设计到应用,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生态产业链条。在这以后,中国的集成电路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

 

经济危机促使新的创新模式出现

 

 WechatIMG6320.jpeg

 

直到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美国和亚太地区的半导体行业“哀声一片”,全球80%的半导体制造企业销售额下降了50%,一些从事半导体设备研发的美国公司,股价一度跌到0.9美元。

 

在这场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行业重新“洗牌”,一场重塑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格局的变革即将进行。

 

“当时,很多公司倒闭了,受到很大的影响。”王欣宇说。从2008年三季度开始,国内各主要集成电路企业均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订单明显减少、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的情况。“这也是近20年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出现的最大季度跌幅。”

 

但是危机中也往往蕴藏着机遇。一些人,包括王欣宇,深刻认识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创新。他说,2011年前后中国有一批风潮,想学习硅谷的“车库文化”,大家在一个相对轻松、可以互相激发火花的场景下,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在行业内展开合作。

 

于是,这种新的创新模式就也促使中国产生了大量的“创咖”(创业咖啡厅)。

 

咖啡桌上的虚拟“硅谷”

 

 WechatIMG6321.jpeg

 

值得一提的是,IC咖啡是通过众筹模式成立的。最开始是由IC咖啡的创始人之一胡运旺于2012年在微博上发起了一项倡议,之后,多位IC圈内资深热心人士纷纷响应,到2012年7月中下旬,胡运旺说,已有70多位圈内资深人士参与投资,每人投资2万元。

 

“如果在一个会议室里,大家都正襟危坐,很难产生真正的想法或者技术交流的火花。”王欣宇说,IC咖啡希望实现产业资源的汇聚共享,让人们在这里展开思想碰撞,激发出新的创意和想法。

 

“因为IC咖啡最开始主要做公益,大家的钱很快就花光了,这时候就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向。2014年底的时候,我们提出来要做垂直的专业领域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从那之后的两三年里,我们就重点在做国家级的众创空间,是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唯一一个聚焦集成电路产业的机构。”王欣宇说。

 

 WechatIMG6322.png

 

目前,IC咖啡总部坐落在张江核心区,是国内覆盖最广泛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社群组织,也是覆盖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服务与创业服务公司。IC咖啡每年会举办300场主题沙龙,此外还通过定期走访与线上沟通的方式与创业公司保持联系和交流。

 

目前,IC咖啡已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发展体系,并针对IC全产业链的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培训、企业服务、品牌包装、创业投资等传统孵化服务和技术指导、产业链渠道对接等增值服务,涉及集成电路百余细分技术领域和产业环节,包括IC设计、制造封测、功能模块到整机硬件机构等产业环节。

 

“我们帮助企业对接产业资源,这样企业就能继续存活下去。这个行业很多时候不是说你成长得有多快,而是说看谁存活得更久,市场覆盖率逐步提高,就有可能异军突起,包括现在很多著名的集成电路企业,和当初倒掉的很多企业相比,起初的公司规模都不大。”说起IC咖啡一直在做的事,王欣宇感慨万千。

 

当时,IC咖啡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计划在地域上以张江为核心,全面整合上海半导体企业及各类市场资源。

 

王欣宇说,他很多年前在深圳工作的时候,经常来上海出差,他眼看着张江从荒凉的阡陌农田逐渐成长为高楼林立的科创高地。

 

“我们要走在科技前沿,就需要更多的高水平人才。这些高水平人才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人,作为人才自身而言,他们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便利的居住空间,比如教育、交通、商业、医疗等配套齐全。”王欣宇说,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他选择了张江作为事业的落脚点,在这里,他看到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张江从阡陌农田成长为产城融合的创新沃土,IC咖啡由最开始60多位IC圈内资深且热心的人士一同发起的咖啡吧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从IC咖啡立足上海,落户张江起,它就注定要成为张江创新软环境的一大品牌。

 

木质的长桌、摆满咖啡杯的吧台、名人墙……这一个场所的功能,取决于到这里来的人。在这里,创业者可以和迎面而来的“那些家伙”天马行空地“海聊”,幸运的话,还能在擦肩而过的瞬间找到创业路上的伙伴和投资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张江的创业氛围:自由、人才集聚、热情……

 

在张江,像王欣宇这样的创业者还有很多。他们的梦想正在这里开花结果,张江的发展,也离不开每一个砥砺前行的创业人。

13641824105
李经理
 发送短信